其他

访谈 | 雷磊陈莲华谈2016中国独立动画—【引力波】爆发后的反思

2016-11-29 AnimeTaste! 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原文标题:访谈 | “引力波"爆发后的反思—雷磊陈莲华谈2016中国独立动画论坛策展

作者:小简

文章授权转载自@AnimeTaste!

上个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独立动画论坛几乎是中国独立动画界有史以来最盛大以及最纯粹的一次活动。参加过的同学想必都会印象深刻、有所触动。

论坛之后我在重庆采访到了雷磊、陈莲华两位策展人,听他们分享了在这次论坛前后,对于策展的构思和反思。两位的想法真诚、恳切,不论是作为资深独立动画创作者还是新晋策展人,这次所谈及的话题亦如论坛主题“引力波”一样,将为中国独立动画带来一波振荡。

搭建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是本次策展的源动力


小简:二位为什么接受第五届独立动画论坛的策展工作呢?


陈莲华:我们在国外参加过很多动画节,经常会被问到中国有什么动画节。我们一般都说中国没有什么好的动画节。中国的动画节都是以cosplay为主,或者是卖东西什么的,没有太重视放映和作品的。即使有也是比较重视商业作品的。

这么多年在国外的动画节一直被问,同时自己也想着中国如果有这样的活动就好了。所以就想在国内做一个跟国外动画节差不多的动画节。另外我想有个机会能把动画创作者聚在一起,让大家能够尽情的聊天,这个是我的最终目的,也是动画节最让我快乐的地方。不过这次独立动画论坛我们全程都很忙,也没享受到跟大家交流的乐趣,但是我觉得为动画人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还是很有成就感。


雷磊:我顺着陈老师说。我觉得某些群体和圈子里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习惯,就是如果我有些资源我就把着。不管是院校还是行业,都有这样的现象,导致资源不能共享。听说早期一些国际电影节的选片人到了中国,先认识他们的艺术家就不把别的艺术家介绍给他们,这样他觉得这些电影节就只选了他的片子,他就先扬名国际了。但是这对整个群体和环境是有损害的。因为他不知道如果大家都做的好,大家都有成就,那么整个群体的语汇会更加丰富,而且大家都会有一个提升

讲座:岑骏和朱彦潼的巅峰对决


独立不是意味着封闭,而是意味着开放。

陈莲华:我们俩开玩笑说策展就好像办婚礼一样,方方面面的朋友都来了。策展中又有好多环节,比如主视觉设计、展映单元、讲座、表演、竞赛单元。我们这次论坛在各地认识的朋友、动画方方面面的朋友都集中到一起,比如岑骏做的主视觉设计,李星宇来讲声音创作,以动画为中心做了展开。


雷磊:我跟陈老师搭档有一个优势就是陈莲华老师比较沉稳,我可能会激进一点。当我们接受策展工作的同时我会把自己当成一个专业的策展人,而不是一个艺术家。所以我们一定会让这个动画节方方面面都达到最高的一个水准,不管是大师讲座单元,展映单元还是讲座单元。我们不敢说我们做到了一个标准,但是我希望十年以后回看,当大家说中国有什么好的动画节,我们策展的这一次是会被提起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野心。针对独立动画的策划策展,某些时候,策展人是从电影、当代艺术或者是从动漫产业这些角度去切入的,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一个整体,盲人摸象,我觉得是不全面的。我们策划的这个论坛是专业的、开放的,能让年轻人从各个角度去把这个大象看到、摸到,这样才是完整的独立动画状态。


陈莲华:我们是不带有太强的立场的。我们不是从电影、当代艺术、产业或商业的角度,我们这次策展也包含这些角度,但也有所侧重。毕竟独立动画还是离商业远一点。商业动画我们也有一些,但是比重比较轻,还是以个人创作、艺术动画为主。


小简:所以你们认为最好的动画节的配置是包含竞赛单元、展映单元、大师讲座,动画相关环节的讲座,也要兼顾当代艺术,实验影像,商业前沿的视角。


雷磊:对,这是比较宏观的部分,在策展细节上我们也会有偏执的部分。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这次展映三维的作品不多。虽然这次征集到的三维作品的确实不多,但是我自己也更倾向于二维作品。虽然我们有一个宏观的理念,但是基于论坛是策展人机制而非有选片团队来进行,所以我们还是有侧重和选择的。

陈莲华: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想做一个跟国际动画节相媲美的专业动画节,但是全球著名的动画节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自然也会有我们的特色。不一定要平均,还是会有偏重。

雷磊:比如说我们的开幕演出和闭幕展映,这是我们很好的一头一尾。我们在开幕的时候说我们这次动画节既要做到国际动画节的水准,又要打开动画的边界。开幕演出的表演就是希望去打破动画固有的观看习惯,和艺术家的参与方式;闭幕的电影虽然留下来观影的人很少,但是它是一件很伟大的当代艺术作品,它并不一定是一件适合电影院的作品,可能更适合在美术馆里放映,我们把它作为闭幕影片,也希望在最后给予大家更多开放的创作空间。

我们刚才说我们希望做成一届有国际水准的动画节,但是我们更大的野心是不把它做成国外动画节的翻版,我们希望有一次突破,把中国年轻动画人的力量展示出来。


小简:这次动画节之后你们收到的评价让你们觉得比较受用的是哪些?让你们有所反思的又是哪些?


陈莲华:跟我们单独交流的有讲座嘉宾、评委也有竞赛作者、观众。我们还算比较欣慰,给我们的都是比较好的评价,从到场人数也能看得出来。我们的工作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服务观众、演讲嘉宾、入围导演,另一部分是我们要做一点拓展,发挥一点引领的作用。我们的观众很多是学生,很多是在中国动画教育体系笼罩下的视野,我们想做一点事情为他们开阔视野。这当然是挺难的一件事,我们想来开个头,或者给他们留下一个印象,种下一个种子。我们的嘉宾也是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人士,大家能够一起交流同样也能起到一个拓展的作用。

我们决不想把这个圈子做得特别窄,大家一圈儿人都特别熟,而是希望可以拓展。这次论坛我们想为观众呈现更多的可能性,会考虑到趣味性和可读性,但这并不是重点,并不是为了拉人,做一些迎合,比如有热点的事情或者受欢迎的人什么的。


雷磊:我补充一点,陈老师说的服务大家不要曲解。他说的服务不是服务消费者服务,我的意思是它不是捏脚按摩那种皮肉的服务,而是让观众得到信息。比如说我们每场放映前都会到场,每场放映后都会有Q&A,在弗雷德里克那场我们甚至有30分钟的Q&A。我们两位策展人确实很期待把我们的心血放到放映中。

开幕演出:柴觅的影音剧场《《《氵》》》


中国独立动画缺乏职业系统,独立动画创作者处于边缘状态。


小简:我觉得这个问题蛮值得探讨的。因为中国现在缺乏有影响力的动画节展和动画艺术家的生存环境,比较成熟的独立电影的圈子和当代艺术的圈子分流了不少动画作者。


雷磊: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历史上说很多艺术家都是先从艺术短片开始,慢慢走上一个成熟的职业道路。中国的独立动画不像西方有一个职业化的系统。从职业上来说电影导演是一个职业,当代艺术领域美术馆的艺术家是一个职业。创作者要生存肯定要进入一个职业系统里面去,在这个职业系统里有学术交流,有评论,有艺术标准,这些是对一个艺术家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游离于一个体系之外的话你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目标,这就很危险。

所以对独立动画感兴趣的很多都是学生和年轻人,因为他们不急于去标准化和定义自己。我觉得这是造成现在这样现象的一些原因。但是反过来说,这并没有对错与否,其他系统并没有在稀释艺术家群体,我觉得相互都是有促进和影响的。从我的角度说独立动画包含电影里的动画,也包含美术馆的录像,甚至包括动漫产业内的影像作品,对我来说它是更大的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它们都是可以相互促进提高的。从世界范围内看,一些独立动画的作品对商业作品是有启发的,反过来一些商业格局方面的变化也会对独立创作者有影响。一些当代艺术方面的探索也会对动漫产业有影响。比如说日本动漫产业就影响到了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应该宏观的去看艺术领域这个网络,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编织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络。当这个网络有一个平衡,大家才会有质的飞跃。


陈莲华:我想补充一些。做独立动画的很多人在毕业以后还会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但是在国内没有这些人展示的空间和跟大家交流的空间,所以我就很希望论坛能够提供这样的空间。也有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出于职业化的考虑是需要做一个我要偏向三维、我要偏向插画这样的选择。我认识的不少作者是会考虑这样的问题的。我们觉得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如果这个平台交流比较好的话,能够让年轻人不急于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者不被迫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做到的话,这是引力波很重要的一个作用。


小简:确实如果独立动画始终没有一个成熟的生存模式,人才难免会流向有更好生存模式和发展空间的领域。


陈莲华:这件事本身就是挺新的一件事。虽然在国外不是这样,相对于国内,我们的观念,艺术家的观念,社会道德、文化、生活都比较传统,所以独立动画还是一个新东西。


雷磊: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其实在论坛中提出就特别有意思,我们现在虽然是在论坛结束以后进行反思,但是如果我们的论坛足够成熟,它在论坛的过程中就可以被讨论,论坛需要这样的反思。

我在策展的导语中就写这次论坛不是一个party,而是年轻人的一种反思和反省。比如这种反思包括比如我们在实验动画里实验的观念是不是足够勇敢的,很有可能它在当代艺术里早就已经实现过;我们在实验动画里的镜头语言是不是创新的,有可能它在电影里早已经实现过;我们在实验动画里的美学标准它是不是前卫的,有可能它在流行文化里、在动漫产业中早已实现过。所以我认为从多元化角度而不是从职业化角度来看待实验动画或独立动画创作,可以让年轻人更宏观的来看待自己的作品,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


优秀的动画人应是艺术通才,独立灵魂是创作者最宝贵的财富。

小简:其实一个好的独立动画创作者应该是一个影像艺术和当代艺术的通才。

雷磊:可以这么说,他/她应该是独立思考的个体。他/她可能是一个音乐家,可能是一个编程高手,最重要的是没有一把刀能够把他/她切开,这就是独立动画。


小简:从动画的性质而言也无法去设置界限,它的综合性就决定了它是开放的。如果你只局限于一个方面,肯定就不会是一部好的动画作品,一个好的动画人,一个好的动画节。

既然我们在电影院和美术馆都能看到动画作品,那你们认为能够打通电影院和美术馆的动画作品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雷磊: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我们这次论坛为什么叫“引力波”。一部好的作品,比如说蔡明亮的作品就同时在电影院和美术馆都是可以成立的。关键是艺术家背后的思考和气质。我个人觉得优秀的作品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平面,它是立体有层次的。它表面上是漂亮可读的,再深一步它是一个文学化的美学,再深一步是逻辑、哲理方面的价值,当它到最深的一个地方应该是不可言喻和不可表述的,我觉得好的作品都有这样的一个内核。

不可言喻的部分是天赋,是特别美妙的一个东西。当我想用“引力波”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想到它来比喻优秀作品最深层次的东西在散发的一种能量。缺失了这个,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漂亮的表象或者只有一个逻辑思考,那这个作品都不成立。所以我觉得好的作品不管是在电影院播放还是在美术馆的语境里,如果我们的作品蕴含这样一个很真挚的东西的话,作为一个导演可以轻易的去拆分你的作品。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录像、变成一个电影,你可能需要外界的一个帮助,但是最根本的是这个引力波,一个能够引起宇宙爆炸不可名状的物质。这是非常宝贵,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比如阿彼察邦,他的作品在电影院很受欢迎,同样他的录像在美术馆也很合适。有大量这样的例子,威廉•肯特里奇也是这样。我觉得年轻人可以不那么快的被外界的规则去限定,并不是美术馆需要这样的作品我就掉入这个框架里,电影院需要这样的作品我就按照它的技术规则去做,也许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创作者的阅历和思考。


陈莲华:一般如果没有多年的创作经验或者很好的老师引导的话一般人是很难摸到这些东西的。


小简:去做艺术创作的人也是有层次的,可能有些人在比较低阶的阶段已经被定型了,但是有些人就会一直往后走。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应该在某个阶段都在研究一个主题,对于这个主题的深度思考和艺术素养是能够形成不同的艺术样式的,它可能是小说,是诗,是电影,或者是一个展览。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他应该是一个艺术的通才,不会被既定的艺术样式所束缚。


陈莲华:不被既定的框架所限制住。


小简:所以这就不只是一个好的动画人的标准了,而是一个好的艺术家的标准。


雷磊:我觉得这就是独立的一个标准,这个挺重要,因为你有一个不可替代性。


小简:所以我们说的这个独立并不只是制片方式的独立或者思考的独立,而是作为一个人的独立,这是一个大的独立的概念。


陈莲华:大多数中国人都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这并不是只有动画创作者所缺乏的。在西方教育里,人家从幼儿园就开始强调人格独立。


小简: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在幼儿园做到的,我们只可能是在高中毕业以后,脱离了的教条教育体系之后,自己有一个挣脱的过程,去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陈莲华:中国人做艺术家的拥有独立人格的就非常少,那些所谓成功艺术家并不都拥有独立的人格。


雷磊:我觉得这次论坛没必要去定义成它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展,他不是一个电影节。我们希望“引力波”这个名字去保留一个创作者他最真挚的那点东西,能隐隐约约提到这个点,让观众在阅读动画的过程中去触及到最内核的一个东西,而不是我是秀给你看,或者我是释出一个观点。在这样的策展思路下,我们可以在电影院策划一个展映,也可以在美术馆策划一个当代艺术展,我觉得最重要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最重要。


陈莲华: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东西,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作为一个论坛,展映、讲座、问答都是要做的,但最重要的就是传达这个。


小简:雷磊说希望看到作品里真挚的东西,但是动画的趣味毕竟还是和电影和当代艺术截然不同的,你们怎么去定义动画的趣味。


陈莲华:七十二条法门,条条都能到达彼岸。动画的法门,道理也是一样。我跟雷磊对于动画的审美趣味就可能不一样。


雷磊:我觉得趣味这个无所谓,我们这次邀请来的艺术家都是很纯粹的动画人。比如山村浩二老师,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动画去的,这个是很重要的。趣味是包裹在外层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趣味、创作手法、所谓的美学判断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想拨开云雾见本质。

当代艺术也是有趣味的,但是在趣味之下艺术家到底想什么比较重要,他站在哪儿,面对繁琐的日常生活提出什么样的思考?比如陈莲华老师在Q&A环节问山村浩二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接抓到了一个本质,就是为什么要做动画?为什么不做电影,不做陶瓷,而要做动画。这就是我们在动画节上把导演带来的一个最终的目的,让观众了解导演的背景,创作目的,作品的内在逻辑。这就是我跟陈老师我们说的服务观众。

《山村浩二特辑》放映单元后的Q&A

后记:中国独立动画从诞生以来都是做的多,想得少,说得少,如两位策展人所说,没有交流平台、艺术标准和评价体系,更没有让创作者赖以生存的职业体系。

中国独立动画生态的改善也许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每一次以动画为名相聚的时刻我们都格外珍惜,分享、交流、探讨、互助,由内而外产生着化学反应。如雷磊、陈莲华这样尝试着以一己之力改善中国独立动画生态的动画人不在少数,这些奔走和努力都值得我们致以敬意并见贤思齐。

期待第五届中国独立动画论坛和本文的探讨,都能给你以启发。





投稿邮箱:ciaff@sina.com


— 独立思考,趣味表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